生產前我以為「坐月子」只是文化;生產後我才體會那有多必須。
我算少數親手帶了寶寶一陣子後才進月中的媽媽(因為在國外生產),因此更能對比出差異。
以前分享經驗的那些前輩媽媽們,都形容的太含蓄了!因此這篇文章,我會描述的很真實……如果覺得不適,就直接看結論好了。
在生產之前,我在UK遇到一位長輩,他說他兒子是娶香港的太太,
而她媽媽為了女兒生產,特別跑來照顧,為她做一個月的家事。問我媽也會來嗎?
他說這件事的時候,語氣和表情是帶著些微嘲笑的。
當時的我還沒經歷過生產,雖然對於他的態度有些不高興。
但我只是平淡的說:「是的,因為我們的文化認為,女人生產完需要好好休息。」
這輕描淡寫的話,讓他有一點愣住,畢竟“女人產後需要休息”這句話他無法反駁,
尤其他老婆在旁邊的時候。但或許他心裡不真的認為需要如此長的休息。
而等我真正經歷生產…我只覺得…難怪他老婆在旁邊完全笑不出來。
生產時的擠壓,本來就會讓下體腫脹了,生產的撕裂傷,更是上從尿道旁陰唇裂到到肛門。
麻醉讓我吐到天昏地暗,頭痛一整夜。乳房又脹又塞、破皮流血,連擠出的奶都帶著血色。
那些嚷著坐月子很爽的男人,可以想像把你的蛋撕裂直至肛門再縫合回去,然後叫你不要躺著嗎?
每次小星星哭,我都得從躺姿坐起,半身重量壓在那剛縫合、腫脹且大量出血的下體,坐都無法穩,
卻還要小心翼翼的抱著這個一心只想咬我乳頭的小惡魔。
剛出生的小星星非常高敏感,一放下就瘋狂大哭。看了許多育兒文章說,這個時期的嬰兒要盡量滿足她的需求。
擔心不即時回應會影響她心理發展,我每一次都忍著痛、辛苦的移動去抱起她。
最後我索性整整三個晚上,完全抱著。
在醫院的那三個夜晚,我都不敢睡。
她那麼小,我很怕——怕鬆手、怕壓到她、怕毯子蓋住她的口鼻。
中間只有因為太想上廁所,所以暫時放下她,她聲嘶力竭的哭聲響徹整個樓層。
我很心疼,但移動到廁所的每一步都很劇痛,血更是弄得廁所地板都是,還得花時間把廁所整理乾淨。
我以前以為「坐月子」只是傳統;現在我知道,它是女人重新站起來的修復期。
這不只是休息,而是重建——從身體到心理,都是。
那時我只想——如果我能在月子中心該多好。腦中浮現的,是出國前參觀過的「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」:
那裡有柔軟的大床、營養的三餐、每日健康監測,想看寶寶只要打開螢幕或一通電話call上來抱抱。
把地板弄得都是血也沒關係,有人幫忙清理、換乾淨衣物。有泌乳師指導、有各種給新手爸媽的課程。
很多影片描述的好像在月子中心有多爽,這讓沒體會過生產的人以為,只是有些媽媽想享受罷了。
……憑甚麼當媽媽就應該要刻苦克難?流血注定躲不掉,但為何還一定要流淚?
於是回國後,我就再來補做月子。雖然不是最需求高的階段,但依然幫助很大。
在那裡我最被感動的是:小星星真的得到了很好的照顧!
關注月中的各項設施很重要,但其實媽媽們最在意的還是寶寶。
來之前我很擔心,像小星星這麼需要人陪的寶寶,在家的時候連做家事,
常常都得背著,晚上睡覺時,她從沒在自己床上待超過3小時。
要是到月中,護理師有這麼多寶寶要顧,會不會就忽略了她的需求?會不會因為太煩人被退貨?
沒想到才來幾天,我跟我老公都很驚訝的發現,她被安撫的很好,
甚至可以睡在自己床上很久,作息也越來越規律!
護理師們一開始就發現她很黏人,於是就把她的床推著,陪她們去照顧每一個小寶貝。
無論是不是負責照顧她的護理師,都輪番哄哄她、抱抱她。
當安全感足夠被滿足,孩子會開始越來越獨立。
我常常開著電視觀察她的反應,發現她現在醒來後,不會立即哭喊,常常自顧自地揮著手、觀察周圍。
而只要有人陪,即使沒有抱著她,她也已經可以乖乖看著不哭,這真是顯著的進步啊!
所以家裡若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幫忙“坐月子”,我是覺得月中真的很必須。
而 #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 ,從各個細節都讓我看到了真正的專業。
✅️獨立的空調系統(避免交互感染)。
✅️水龍頭流出都是過濾的鍋爐水(避免產後傷口感染)。
✅️一對一的寶寶監視器(確保寶寶隱私,又可讓媽媽24小時觀看)
✅️訪客與母嬰分開的電梯(減少細菌傳播風險)。
✅️營養又多樣化的餐食。
✅️多樣且實用的課程。
✅️每週兩次兒科醫師巡診、婦科醫師看診。
✅️定時全館消毒。
✅️提供車位!
✅️房間寬廣、採光好~
對我這個親身體驗過「產後崩潰」的媽媽來說,這裡的用心細節——從環境到照護,都讓人真正安心。
若家裡人手不夠、或想讓自己好好恢復,「環球敦品」真的會是很值得的選擇。





